- 《零碳中国·零碳校园蓝皮书》重磅发布!深入研究校园如何实现零碳排放
- 宁夏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院士专家战略咨询会
- 国家能源局章建华: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发展 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 欧盟碳关税投票通过!范围扩大、征税延长!
- 宁夏双碳“1+N+X”中的1号文件的愿景目标解读
- 贺克斌:为实现碳中和,中国某些技术比西方国家更有优势
- 氢能对中国实现碳中和具有极高战略价值
- 五部委出台:冶金、建材、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5年行动方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碳”也能卖钱!能源企业如何管得好?
发布时间:2022-01-05 15:09:48
导言:近期,多家火电企业以“碳资产”作为抵押申请贷款,解决了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授信门槛、融资成本较以往更低。真金白银的支持,让企业在履行降碳责任的同时尝到甜头。这样的碳资产由谁来管、如何管好,如何创造更多价值,成为企业集中面临的新课题。
国家电投江西新昌发电厂近日获得500万元贷款,计划用于“上大压小”项目、减少污染排放,成为江西省电力行业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浙江省属国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户浙能集团乐清发电厂,3652万元可保障电厂营运资金需求,成本低于其他信用贷款方式;“西电东送”第二批电源点黔西电厂,以60万吨碳配额指标作为抵押,申请到中国民生银行2817万元低利率贷款……
究竟什么是碳资产?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专家黄锦鹏告诉记者,在碳市场体系中,碳资产代表控排企业温室气体可排放量的碳配额,以及由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产生,并经特定程序核证,可用于抵消企业实际排放量的减排证明。“比如,电力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由主管部门统一下发初始配额,既是企业的排放权限,也是握在手上的资产。当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时,盈余部分即可交易,企业从中获益。碳配额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由此具备资产性质。”
碳资产的用途不仅限于简单“一买一卖”。黄锦鹏举例,上述电厂获取的贷款,就是金融机构以主管部门核定的碳排放配额为质押,依托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评估企业碳资产价值,向符合条件的主体发放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碳资产还可用于发债、碳基金、托管等。“通过有效的综合管理,可以盘活碳配额、实现保值增值,帮助企业开辟一条低成本、市场化的减排道路。”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碳资产公司董事长魏子杰进一步称,由于目前全国碳市场处在发展初期,碳资产还是新兴事物。“企业若不具备专业管理能力,非但难以从中获益,反而有可能在碳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例如,部分企业尚未合规开展燃煤碳元素实测,会采用惩罚性的高限值计算,排放量因此被高估20%以上。对于动辄百万吨级碳排放量的火电企业而言,碳配额管理不够精准,极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坦言,当前,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被动”减排阶段,未能将碳资产真正管起来。“管理不是单纯进行履约,而是结合自身碳资产现状,积极减排降低履约成本,充分利用金融工具,优化资源配置。”
记者了解到,碳资产管理途径主要有三种:由控排企业自行管理、在集团层面成立专门的分公司或部门、交给第三方机构委管。目前,五大电力、“三桶油”等能源央企,以及浙能、申能等地方国企,纷纷打造了自己的管理平台。
以华能集团为例,其早在2010年便成立了华能碳资产公司,从事火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分析,市场研究、交易策略制定、碳金融创新等代理交易,以及减排项目开发等工作。在自愿减排项目开发领域,该公司开发备案数及减排量备案数占全国总量近10%;在碳金融方面,该公司发起设计了国内第一支商业化运作、第一支经证监会正式备案的碳交易基金——诺安资管-创赢1号碳减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由此,碳资产真正“活”了起来。
不过,随着涌入者越来越多,良莠不齐的管理能力逐渐暴露。“近1年来,五花八门的碳交易员培训随处可见,数千家碳资产公司冒了出来,碳资产管理似乎没了门槛。”上述人士坦言,过去相对冷门的“碳圈”,突然成为热门之地。理论上说,只要完成工商注册等手续,碳资产公司就能开展业务。但实际上,碳资产管理非常专业,又涉及到控排企业的真金白银,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与能力。
魏子杰也称,从事碳减排及相关业务需要深厚的专业功底,短期速成的技术人员难以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少公司甚至还没搞清楚碳资产管理是怎么一回事。有的只能简单从事数据统计、填表、报送等工作,面对控排企业存在的实际难题却束手无策,只能照搬指南内容。不专业的行为还有可能造成企业碳排放数据错误,更谈不上科学有效的碳资产管理。”
在魏子杰看来,管好碳资产首先需要专业的人。“既要掌握碳的相关知识,也要有所在行业的知识储备。未来,化工、钢铁等更多行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这方面的需求将更加迫切,碳资产管理人员应具备多行业、多类型减排项目开发能力,核算多行业、多领域碳排放的技术实力。同时,能够准确把握交易中各个关键点,做到风险事先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分析,还要借助碳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实现碳资产的个性化需求。”
为规范管理行为,魏子杰建议,建立碳资产公司准入制度,通过设置企业资本、从业能力、从业人员、专业背景等条件,对合规企业进行备案,或实行业务许可制,达到一定的评级标准后方可开展碳资产管理业务。“特别要重视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比如通过相关专业考评、实行人员注册制、开展年度评审等方式,确保碳资产公司服务水平。”
“参与碳市场,对控排企业而言不光是约束。用好碳资产,可以多一笔可观收益。”黄锦鹏认为,企业应转变思路,改变目前被动履约的状态,主动挖掘碳的价值。“碳减排不是一两年的短期任务,相关企业要做好长远规划,生产、经济计划乃至发展战略、目标制定,未来都要与碳资产管理挂钩,把碳真正作为资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转起来。”
黄锦鹏还称,我国碳市场规模全球最大,面对如此体量,目前真正专业的管理机构及人才远远不够。“现阶段,部分企业仍将碳资产交给生产、财务等人员兼职管理。这是一项专门性工作,有特定的标准和规范,需要配备专业人才队伍。建议加强碳资产管理能力建设培训,通过能力建设减少决策失误、真正盘活资产。”
国家电投江西新昌发电厂近日获得500万元贷款,计划用于“上大压小”项目、减少污染排放,成为江西省电力行业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浙江省属国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户浙能集团乐清发电厂,3652万元可保障电厂营运资金需求,成本低于其他信用贷款方式;“西电东送”第二批电源点黔西电厂,以60万吨碳配额指标作为抵押,申请到中国民生银行2817万元低利率贷款……
碳资产管理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
究竟什么是碳资产?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专家黄锦鹏告诉记者,在碳市场体系中,碳资产代表控排企业温室气体可排放量的碳配额,以及由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产生,并经特定程序核证,可用于抵消企业实际排放量的减排证明。“比如,电力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由主管部门统一下发初始配额,既是企业的排放权限,也是握在手上的资产。当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时,盈余部分即可交易,企业从中获益。碳配额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由此具备资产性质。”
碳资产的用途不仅限于简单“一买一卖”。黄锦鹏举例,上述电厂获取的贷款,就是金融机构以主管部门核定的碳排放配额为质押,依托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评估企业碳资产价值,向符合条件的主体发放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碳资产还可用于发债、碳基金、托管等。“通过有效的综合管理,可以盘活碳配额、实现保值增值,帮助企业开辟一条低成本、市场化的减排道路。”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碳资产公司董事长魏子杰进一步称,由于目前全国碳市场处在发展初期,碳资产还是新兴事物。“企业若不具备专业管理能力,非但难以从中获益,反而有可能在碳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例如,部分企业尚未合规开展燃煤碳元素实测,会采用惩罚性的高限值计算,排放量因此被高估20%以上。对于动辄百万吨级碳排放量的火电企业而言,碳配额管理不够精准,极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坦言,当前,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被动”减排阶段,未能将碳资产真正管起来。“管理不是单纯进行履约,而是结合自身碳资产现状,积极减排降低履约成本,充分利用金融工具,优化资源配置。”
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良莠不齐
记者了解到,碳资产管理途径主要有三种:由控排企业自行管理、在集团层面成立专门的分公司或部门、交给第三方机构委管。目前,五大电力、“三桶油”等能源央企,以及浙能、申能等地方国企,纷纷打造了自己的管理平台。
以华能集团为例,其早在2010年便成立了华能碳资产公司,从事火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分析,市场研究、交易策略制定、碳金融创新等代理交易,以及减排项目开发等工作。在自愿减排项目开发领域,该公司开发备案数及减排量备案数占全国总量近10%;在碳金融方面,该公司发起设计了国内第一支商业化运作、第一支经证监会正式备案的碳交易基金——诺安资管-创赢1号碳减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由此,碳资产真正“活”了起来。
不过,随着涌入者越来越多,良莠不齐的管理能力逐渐暴露。“近1年来,五花八门的碳交易员培训随处可见,数千家碳资产公司冒了出来,碳资产管理似乎没了门槛。”上述人士坦言,过去相对冷门的“碳圈”,突然成为热门之地。理论上说,只要完成工商注册等手续,碳资产公司就能开展业务。但实际上,碳资产管理非常专业,又涉及到控排企业的真金白银,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与能力。
魏子杰也称,从事碳减排及相关业务需要深厚的专业功底,短期速成的技术人员难以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少公司甚至还没搞清楚碳资产管理是怎么一回事。有的只能简单从事数据统计、填表、报送等工作,面对控排企业存在的实际难题却束手无策,只能照搬指南内容。不专业的行为还有可能造成企业碳排放数据错误,更谈不上科学有效的碳资产管理。”
专业机构和人才需求旺盛
在魏子杰看来,管好碳资产首先需要专业的人。“既要掌握碳的相关知识,也要有所在行业的知识储备。未来,化工、钢铁等更多行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这方面的需求将更加迫切,碳资产管理人员应具备多行业、多类型减排项目开发能力,核算多行业、多领域碳排放的技术实力。同时,能够准确把握交易中各个关键点,做到风险事先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分析,还要借助碳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实现碳资产的个性化需求。”
为规范管理行为,魏子杰建议,建立碳资产公司准入制度,通过设置企业资本、从业能力、从业人员、专业背景等条件,对合规企业进行备案,或实行业务许可制,达到一定的评级标准后方可开展碳资产管理业务。“特别要重视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比如通过相关专业考评、实行人员注册制、开展年度评审等方式,确保碳资产公司服务水平。”
“参与碳市场,对控排企业而言不光是约束。用好碳资产,可以多一笔可观收益。”黄锦鹏认为,企业应转变思路,改变目前被动履约的状态,主动挖掘碳的价值。“碳减排不是一两年的短期任务,相关企业要做好长远规划,生产、经济计划乃至发展战略、目标制定,未来都要与碳资产管理挂钩,把碳真正作为资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转起来。”
黄锦鹏还称,我国碳市场规模全球最大,面对如此体量,目前真正专业的管理机构及人才远远不够。“现阶段,部分企业仍将碳资产交给生产、财务等人员兼职管理。这是一项专门性工作,有特定的标准和规范,需要配备专业人才队伍。建议加强碳资产管理能力建设培训,通过能力建设减少决策失误、真正盘活资产。”
2022-01-05 15:09:48